记者陈永报道,自2025赛季开始以来,中国足协在裁判评议方面的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在8期的中超裁判评议中,涉及了14个案例。特别引人注意的是,其中有7个案例涉及疑似蹬踏踩踏行为,占比高达一半。这一系列判罚不仅涉及到是否犯规的问题,更牵涉到是鲁莽犯规应得黄牌,还是严重犯规需出示红牌的争议。
随着中超赛事进入白热化阶段,第9轮和第10轮的多场关键战即将打响。山东泰山对阵上海申花、上海海港对阵北京国安以及成都蓉城对阵上海申花等比赛,每一场都关系到球队的争冠形势。同时,保级区的形势也异常胶着,第12名到第15名的球队之间分差仅有2分,榜尾的青岛海牛也仅落后几分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任何一场比赛的判罚都可能引发巨大的舆论反响。尤其是涉及蹬踏踩踏的判罚争议,更是牵动了广大球迷的心。中国足协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,并高度重视。日前,足协召开了裁判座谈会,并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就统一判罚尺度召开更多会议,同时进行业务方面的研讨和学习。
具体到这7个涉及蹬踏踩踏的案例,情况各异。有的案例中,裁判判罚了严重犯规并出示红牌,如泽卡对王刚的犯规;而有的案例中,裁判则认为不构成严重犯规,如杨帆疑似蹬踏的犯规。还有案例中,裁判对于是否构成犯规、是否为鲁莽犯规还是严重犯规存在争议。
总结这些案例,可以看出中国足协在识别暴力犯规、严重犯规、鲁莽犯规、犯规和不犯规这五个标准上存在不足。其中,有些案例中未能准确识别严重犯规和鲁莽犯规的区别,有些案例中则未能识别出是否构成犯规。而最近两轮的比赛中,还有2到3起疑似蹬踏踩踏的犯规未被列入评议,这也引发了球迷的广泛热议。
对于这些问题,中国足协正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。他们不仅召开了裁判座谈会,还在业务方面进行研讨和学习。然而,由于在踩踏相关判罚上裁判界内部存在分歧,如周定洋的踩踏案例中,主裁判认为是严重犯规并出示红牌,而足协评议组则认为不构成严重犯规。中国足协甚至向国际足联求助,但国际足联的裁判专家意见也不尽相同。
面对这一系列问题,中国足协需要制定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。这个标准应该考虑到能否预判、力量大小、是否尽力避免或减少伤害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等多个层面。更重要的是,需要让裁判员们自身达成共识,维持尽可能统一的判罚标准。这未必能够平息所有的争议,但至少可以减少争议,让比赛更加公平公正。
上一篇:于汉超:替补压力大,获认可高兴
下一篇:亚冠决赛,东西亚激战,胜负未定